地址:河南省鄭州西工業園區
電話:0371-64566611(營銷一部)
0371-64566677(營銷二部)
聯系人:孫經理
手機:13838587319【微信同號】
一些研究者根據生物降解的理論認為溶液中的吸附質不可能到達活性炭的表面,凈化效果完全由吸附劑上附著的生物膜的新陳代謝決定(Nataliya2002)。后來,有人從酚類化合物和芳香經類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徑分析,在吸附這類物質的過程中煤質活性炭有被生物再利用的可能性,認為生物果殼活性炭處理法實質上是生物降解作用與炭吸附作用兩者的簡單組合,認為胞外酶的分子直徑有3-4mm,很難溶入炭的微孔結構,他們認為BAC過程只是生物降解和椰殼活性炭吸附的簡單疊加,而LI和DI CIANO(1983)認為胞外酶在起作用前可能就被吸附了。
1973年Porrotti和Rodman等提出的細胞外酶假說認為,在生物活性炭表面生長的微生物個體大小約是1um,不能進入活性炭的主要吸附區—-微孔區(直徑小于4nm),而微生物分泌的細胞外酶直徑是1nm的數量級,水解酶可以擴散進入炭的微孔內,與吸附質進行生物反映,形成酶基質復合體,并發生解吸,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以恢復。
此后有研究表明,生物吸附包括污染物被吸附、通過生物膜胞外酶作用在微孔中并發生生物降解,可生物降解物質從吸附劑上的微孔解吸并在載體表面通過生物膜發生氧化反映(Xhvetsov,1998)。Fram公司的Rofman等對微生物再利用的機制推測是由于有害物質分泌出的胞外酶與有機物分子在煤基活性炭表面上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酶與作用物的絡合物,使有機物解吸,然后再由有害物質進行氧化分解。也有人對吸附了XBR艷藍燃料的粉狀活性炭(木質活性炭未飽和)進行動態微生物再利用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吸附在粉末活性炭微孔內的有機物可以在微生物胞外酶作用下解吸下來,恢復椰殼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能力